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走进大沽化工
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
组织架构
企业荣誉
党建引领
党建工作体系
党群动态
廉洁文化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视频中心
产品中心
苯乙烯
ABS
AS
大沽新材料
聚氯乙烯
环氧丙烷
液碱
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
薪酬福利
招聘信息
社会责任
责任关怀
社会责任报告
联系57365z线路检测中心
联系方式
客户留言
中文版
English
国内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津揭牌
2024年6月5日,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国网天津电力双碳中心揭牌。这也是国内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整合了电网、发电、用户等内外部数据、资源,对完善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市场体系、整合全市相关资源加快低碳转型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绿电绿证服务中心进一步畅通了政企融合联动机制。57365z线路检测中心还为企业提供绿电消费核算业务,目前已有36家企业向57365z线路检测中心申请核算,涉及绿色电量7.17亿千瓦时。”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运营保障组负责人畅雅迪介绍。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与天津市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支撑能源“含绿量”、发展“含金量”,建成500千伏双环网,打通了“外电入津”“绿电入津”电力大动脉;形成了完备机制,推动新建项目“即投运、即交易”,促进绿电电量“可交易、尽交易”,绿电交易从0.12亿千瓦时/年增长至60亿千瓦时/年,实现了连续四年的跨越式增长。 (来源:天津日报2024-06-06)
2024
06-12
浙石化120万吨/年ABS项目计划6月投产
2024年5月16日,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ABS 120万吨/年产品推介会在千岛之城——舟山的喜来登绿城酒店举行。 浙石化乙烯项目事业部ABS橡胶装置经理陈成介绍了浙石化120万吨/年ABS新项目。据悉,浙石化的ABS项目规划总计280万吨/年,为全球之最,主要分为四期,一期的40万吨/年已于2023年投产;二期的120万吨/年目前正在试车,计划于今年6月份投产;三期的60万吨/年乳液法和60万吨/年本体法则处于建设阶段。后期,浙石化会主推性能更加优异的圆粒产品:ZA0211以替代当前的ZA0210,另外,适配不同应用领域的专用料,诸如阻燃料ZA320A、电镀料 ZA4310、耐热级ZA721R、合金料 PA0300也将逐渐活跃于市场当中。 (来源:烯烃及高端下游2024-05-23)
06-01
万华化学巴塞罗那研发中心启用
近日,万华化学巴塞罗那研发中心启用。这是万华化学推进欧洲及全球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将推动公司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 作为万华化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巴塞罗那是万华化学在欧洲的第二个研发中心。位于匈牙利的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聚氨酯行业,而巴塞罗那研发中心将聚焦公司持续进行的研究与开发方向,包括绿色化学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经济与废物利用,以及可持续产品开发,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标准制定倡议。 该中心一方面能迅速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关于产品性能、应用方法和原材料选择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咨询,以定制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促进新产品的开发与验证,及时提供质量问题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将更加聚焦精细化学品和材料行业的业务合作,如涂料、黏合剂和工程塑料,以及与当地机构在可再生能源、碳捕集与回收、生物合成和生物基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科学研究资源和专业知识,推动创新,提高竞争力。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4-30)
05-20
43家化企入围!最新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公示
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共有43家石化化工企业入围。 此次能效领跑者遴选对象包括煤制焦炭、甲醇、煤制烯烃、烧碱、纯碱、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黄磷、合成氨、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等行业。 能效“领跑者”企业要符合以下要求: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独立法人单位。单位产品能耗水平达到或优于本行业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和《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标杆水平。绿色电力使用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制定实施节能降碳计划方案,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奖惩制度,并根据国家标准建设能源管控中心或能耗监测系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要求,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列入限制、淘汰目录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等。 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 (石化化工类)
05-13
2024CHINAPLAS国际橡塑展上海开幕
“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4月23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展会规模空前,吸引展商4420家,展会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 据展会主办方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雅琪介绍,近期包括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受到广泛关注。而这些产业的创新都离不开橡塑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上游供应商的强力支撑。本次展会以“启新程·塑未来·创新共赢”为主题,迎合市场对先进技术的强劲需求,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己任,集中呈现橡塑产业在数字经济、绿色循环、新能源、先进包装等领域的智慧成果,尽显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展会汇集了超过3800台机械展品、1500多家原材料供应商、200件全球/亚洲首发技术项目;有超过800家展商荣获“专精特新”企业称号,包括逾250家获得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认定,科技含量十足。 随着外贸活动趋向活跃,“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的海外观众预登记量相比上届展会激增91%,并将迎来70多个海外参观团到访,包括马来西亚制造商联盟、印度尼西亚包装联合会、越南塑料协会、巴基斯坦塑料制造商协会、泰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全印度塑料制造商协会、土耳其塑料工业家协会、波兰回收协会等。展会参观团预计超过360个。 “全球橡塑行业发展趋势及科技高峰论坛”等多场同期论坛活动,来自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业界代表与业内人士,聚焦人工智能、物联互通、光伏风电、绿氢储能、新能源汽车、锂电技术等产业热点,共同探索应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前瞻。 (来源:中化新网2024-04-23)
05-06
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方案部署了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等4大行动12项任务。 (一)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二)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4.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5.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 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8.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9.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 (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 1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方案要求,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方案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方案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来源:中化新网2024-04-10)
04-19
山东重点石化企业拟投建项目发布
3月29日,山东省重点石化企业拟建项目信息发布会在淄博华东石化装备智能制造及再制造产业园举行。会上,鑫泰石化集团、淄博峻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富海集团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发布了拟投资建设项目信息。 据了解,富海控股在建和拟建项目有2个。其中,150万吨/年聚酯包装材料项目总投资69.2亿元,主要建设5×30万吨/年聚合装置、8.6万吨/年废瓶片清洗等装置。目前,一期2×30万吨/年聚合装置及配套工程在建,已完成长周期设备订货,土建、安装工程在按计划进行。芳烃原料低碳重构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拟新建1500万吨/年炼化及配套装置,目前在做前期的各类评估评价报告。 2024年,峻辰新材计划对50万吨/年苯乙烯产业链一体化改造提升项目继续进行改造,拟建50万吨/年苯乙烯产业链一体化改造提升项目的罐区和储运设施填平补齐项目,160吨/小时污水回用项目。 目前,鑫泰石化正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其中,30万吨/年异丙苯、35万吨/年苯酚丙酮、24万吨/年双酚A装置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完成设备安装。另外,该公司还将建设50万立方米化工罐区、化工污水处理等设施。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04-03)
04-16
国网天津电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打造服务“双碳”目标落地标杆示范
日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基于能源电力大数据的天津碳排放监测及运营服务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院士专家论证。该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将充分释放电力大数据价值,在多源能源数据汇聚融合、碳监测标准建设、碳核算体系构建、新兴业务增值变现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工程”面向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落地、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天津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等重大需求,总体设计理念正确,创新性突出,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具备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示范意义重大,将推动打造电网企业服务“双碳”目标落地的标杆示范。 依据“原创技术能落地、示范场景有成效”的原则,国网天津电力数字化专业人员将利用电力大数据资源,聚焦政府碳监测预测、园区客户碳减排规划、电网企业碳轨迹追踪分析等方向实施九大任务,为天津能源大数据中心及碳监测分析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算力和技术支撑,着力打造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基地、低碳发展示范应用基地、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基地、城市“双碳”理念传播基地,输出“双碳”监测分析服务系列解决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国网天津电力将联合天津大学、国网大数据中心等单位,稳步推动碳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示范应用,在2026年5月前,依次完成关键技术攻关、新兴业务培育、示范成果验收及发布等重点任务,全力服务天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 2024-03-20)
03-22
石化联合会调研天津大型石化企业
3月13至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一行,到驻天津的大型石油化工央企、天津市大型石油化工国有企业调研指导工作。 3月13日上午,李寿生一行来到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听取了天辰公司的汇报。他指出,“一核多元”发展格局是天辰公司衍生并不断提升的新发展格局,“科技两商”和“三大基地”也是适应内外部形势的时代选择,希望天辰公司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天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焦在月表示,公司将聚焦价值提升,以“一核多元”的传承优势和“二次创业”的昂扬姿态,塑造新质动力,加速机制跃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驱动型创新平台公司。 当日下午,李寿生一行来到位于久大精盐公司旧址的天津海洋化工科普展进行参观,重温了“永久黄”团体实业报国、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明汇报了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发展形势。 李寿生指出,化工行业是有历史、有文化、有希望的行业,虽然当前面临全球高通胀、下游需求不足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冲击,发展有诸多挑战,但仍大有希望。 李寿生表示,在当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渤化集团要集合行业专家对现有产业和产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地梳理和分析,以实现效益增长最大化为目标,做好“增量聚焦、存量优化”两篇文章,走出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子。 3月14日上午,李寿生一行在渤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晔辉等的陪同下,参观了长芦汉沽盐场风情旅游区和汉沽盐场厂史馆,听取了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立营的工作汇报。 李寿生指出,要充分发挥盐田历史久、盐田面积广、地理位置佳的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兴业,做好“文旅+”大文章,一体化推动“吃喝玩乐游购娱”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当天下午,李寿生一行来到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在渤化发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格宏等的陪同下,李寿生一行参观了企业中心控制室、质控中心等。 李寿生对渤化发展数字化建设、搬迁升级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渤化发展能够充分总结工作经验,优化升级存量,精准培育增量,持续提升质量,走高人一筹的发展路径。 在参观渤化发展之后,李寿生一行又来到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现场调研,参观了“双港双核、一轴四区”沙盘展厅,听取了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百森关于天津南港乙烯工程建设情况的介绍。 李寿生对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开展精准投资、优化存量、科技创新、开拓市场等工作,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月15日上午,李寿生一行来到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调研,并与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副董事长,中石化四建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向文武座谈交流。 座谈之后,李寿生还为在津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做了题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石化企业如何加快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 石化联合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戚志强、刘国林等,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建华等陪同调研并参加专题讲座。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03-19)
石化业代表委员献策培育新质生产力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第一条。多位石化业代表委员就行业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但目前还面临着低水平投入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我国石化行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核心技术依旧被国外垄断。”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也表示,“立足区域产业链发展全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升竞争力、夯实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还不突出。”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建议,“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中央企业在前沿基础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中央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紧密融合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决定因素。民营企业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的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引领行业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树立中国的品质、品牌。 聚焦能源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认为,要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党彦宝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路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成效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作为新能源领域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则表示,要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足文章,需要紧紧扭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他提出,要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研发、营销、制造、服务、回收、物流的全价值链,合力助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03-06)
03-14